常在詩詞中見到杏花,除了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杜牧的《清明》中 「牧童遙指杏花村」之外,宋祁《玉樓春》裡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也點出了春天杏花生意盎然的樣貌,春暖花開結伴賞花,呵~當然也可以欣賞來賞花的人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可惜台灣很難得看到杏花,所以只能藉由詩詞來賞花囉!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真正的杏花,生長環境必須冬季要有零度以下的低溫才會開花,以台灣的氣候來說只有高海拔的山區才有機會吧!杏花,即杏樹的花,屬被子植物門,木蘭花綱, 薔薇目,薔薇科,落葉喬木。三四月展葉前開放,花形與桃花和梅花相仿。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時純紅色,開花後顏色逐漸變淡,花落時變成純白色。 (中文百科在線 )
宋 楊萬里 《詠杏五絕》
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
請君紅白外,别眼看天工。
筆記:欣賞杏花的變化應該也很有情趣吧!記得有一對藥聯寫道 “使君子花,朝白午紅暮紫;虞美人草,春綠夏青秋黃。” 大自然鬼斧神工,花草的變化必然是美不勝收吧!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南宋 釋字南 《無題》
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筆記:”清明時節雨紛紛”,從小就朗朗上口,因此清明、杏花、雨就有了打包的意象;而 “沾衣欲濕杏花雨” 一句讓人感覺的意境又更上一層樓了。
唐 韋莊 《思帝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筆記:如果也讓我看到一個風流倜儻的帥哥上滿頭杏花,能不花癡一下嗎?連我都想嫁了~(誤)
唐 溫庭筠《楊柳枝》
南内牆東禦路旁,預知春色柳絲黄。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是情人最斷腸。
唐 白居易 《重尋杏園》
忽憶芳時頻酩酊,卻尋醉處重裴回。
杏花結子春深後,誰解多情又獨來。
唐 杜牧《寓言》
暖風遲日柳初含,顧影看身又自慚。
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在江南。
筆記:以上三首似乎是杏花本無事,只是愁人自擾之。
唐 李商隱《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幾時心緒渾無事, 得及游絲百尺長?
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南宋 葉紹翁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筆記:紅杏出牆的典故便是來自於此詩了,不過紅杏還真無辜。
宋祁 《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筆記: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五代 馮延巳《謁金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門鴨欄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南宋 朱淑真《眼儿媚》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
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
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筆記:春天要詠春、嘆春,清明過後杏花滿開接著就是喚春愁,大概是因為春天已過了一大半了。
特此申明:
以上所使用之照片為網路上下載,僅供參考並無任何商業用途,但若有不慎侵犯任何人的著作權利,請立刻告知我將在第一時間撤除照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