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知是向外的,習慣接受各種信息,給出相應的反饋,而面對自己人們往往手足無措,稍一正視就會發現,原來五花八門的世界在外,孤獨才是常態。
【文案】他要像海鳥躍入水裡,踏上一個有去無回的浪
人的感知是向外的,習慣接受各種信息,給出相應的反饋,而面對自己人們往往手足無措,稍一正視就會發現,原來五花八門的世界在外,孤獨才是常態。
【文案】他要像海鳥躍入水裡,踏上一個有去無回的浪
一個崩壞的家庭,一齣荒謬的舞台劇,一群不被理解的社會邊緣人,在已扭曲的世界裡他們苦苦掙扎、發洩、撕裂、摧毀…縱然遍體麟傷卻依舊擺脫不了命運,最終只能在戲裡尋找救贖與解脫…
這世上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逃命,都想從自己的命運中逃出去,差別只在遠和近而已。我們都很想逃,有些人逃到一半就放棄了,有些人自以為逃走了,但又被抓回去了,有些人逃到半路就倒下去了。只有很少數很少數的人,堅持著不斷地逃、拚命地逃,逃到遍體鱗傷、渾身血淋淋的也不願放棄…
其實此文不應叫耽美文,因為它不是為了滿足讀者(腐女)的幻想而寫,或許可以稱之為同志小說,因為它真實呈現了一般人所不了解的同志生活圈,述說著一個同志經歷的愛情故事。
介紹故事之前先提一下我覺得本文特別之處,作者以「我」作為開頭描述自己搬家到重慶的北城天街一帶認識了鄰居─林澤,然後以聽故事的方式再切換到林澤以主觀視角述說他的經歷,故事分成三段(前中後),每段都會跳出來以當事人在事過境遷之後回顧,這種寫法也會讓讀者有一瞬間的恍然,就好像你在聽一個故事很入迷的時候,然後突然有人拍拍你的肩膀讓你猛然回神,你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再回到故事裡,同時也會驚覺到這個故事很真實以至於你把主角當成朋友一般,替他擔心會不會因為感情受挫而一蹶不振,總之這樣的寫作手法,給了我一個不一樣閱讀的體驗。
1980~1990年,這是一個同性戀傾向仍被視為精神疾病的年代,一個無後為大不孝的年代,《北京故事》裡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跨越十年歷經痛苦及掙扎的感情歷程。陳捍東和藍宇是彼此藉不掉的毒藥,倆人的愛情在數次分分合合中反而愈來愈濃烈,當生活逐漸歸於平淡感情也進入佳境之時,命運卻沒有放過他們…
陳捍東是個二十七歲的社會菁英,事業有成感情生活也很豐富,偶然透過好友的介紹去“嘗鮮”而遇見了藍宇,一個十七歲的窮困大學生為了籌措生活費而賣身,沒想到彼此的“第一次”感覺如此美妙,陳捍東覺得可以保持這樣的肉體關係,藍宇也同意但卻婉拒對方了所有的物質及金錢上”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