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死人的棺材板合不上,是生前有念,時間一久,念就成了魔。心魔不除,入土不安。不化解,兒孫就要倒霉。
什麼短命鬼?什麼長命百歲?連作者的文案都沒能把故事的精彩展現出一二,讓我差點過這部驚心動魄又精彩絕倫的好文,幸好當時衝著播講雲天河去點開有聲書,原文有九百五十章,不誇張地說我幾乎把所有能偷的時間都用來聽劇,聽了二十多天才聽完,過程簡直欲罷不能,身邊同好也紛紛入坑,一個心魔接著一個心魔地看,大家閱讀的速度之快著實令我稱奇,由此可見這部作品的魅力非比尋常。
她是個沒有記憶的人。
她的記憶是在每一次化念解魔後,靠著一個一個的夢才能找到。
她期盼著每一個心魔的到來,她破解它們,替一個又一個的死人合上棺材……
心魔給了她生的希望,找到自己的根給了她生的希望,查出那把大火給了她生的希望。
如果沒有這些……
她不可能一年一年的堅持下去。
女主晏三合年十七歲,是個沒有記憶的神婆,專替死人解開生前久念之魔,過程中結識了謝知非、裴笑、李不言…,晏三合曾經為他們的親人化念解魔,一方面是感念在心,另一方面是被她的人品及聰慧折服,從而一路跟隨成為彼此的過命之交;晏三合每解開一個心魔就可以從夢中找到一些關於自己身世的蛛絲馬跡,因此,儘管解心魔過程往往十分凶險,她依舊義無反顧一次又一次的投入。
她對你所有的擔心,關心,痛心,只能在無人的、孤寂的夜裡,自己一個人反覆在腦海裡說上幾十遍、幾百遍,幾千遍。
能說出口的痛苦,都不算痛苦;說不出口的,才是真正的痛苦。”
每一個心魔都是死者生前不曾說出口的念,因此心魔往往是隱晦且不為人知的秘密,解心魔的過程中晏三合需從雜亂無章的旁之末節中尋找線索、分析然後抽絲剝繭,一點一點地挖掘真相,然而這些真相往往是無法預期、初期難以想像、甚至是很十非殘忍的結果,在解開一個心魔的祭壇上,彷彿一場血淋淋的刑場,將關係人的心絞得四分五裂,肝腸寸斷,這些關係人的有咎由自取,不值得半分同情,也有情有可原但追悔莫及,還有人早心如死灰波瀾不驚,卻哭慘了讀者,總之每一個心魔背後的故事,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一道庵門,隔著身不由己的兩個人。
門裡,是傷心人;
門外,亦是傷心人。
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吸引讀者欲罷不能地看下去,有幾個看點值得一提,但為了盡量不劇透影響閱讀體驗, 只能從大方向去著墨,我是比較建議不看任何心得跟介紹,直接點開來看最好,我自己就是這樣,所以能在聽書過程中享受到最大極限的驚豔(嚇),若是已經看了文案不明所以,無法產生看文的興致,那就姑且參考我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好文值得推薦,希望有更多人能喜歡這部小說。
我覺得大方向的看點,其一是看解魔過程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文中展現出晏三合超群的記憶力、分析能力,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聰慧,從而了解到她的性格──看似冷淡不近人情,卻是個軟心腸的人,面對權貴展現無畏,卻又溫柔地跟亡者輕聲細語,或許不是個討喜的女主,但依然會為其折服。
其二是環環相扣的佈局與層次清晰的劇情走向;初期看似不相干的亡者,各自有各自的心魔,但其中都有關鍵性的連結,而且這些連結跟晏三合的身世有關。心魔一個接一個,解魔的困難度逐漸增強,驚心動魄又困難重重卻總在絕處逢生,這種漸層式的鋪陳,讓讀者能也能漸進式地跟上劇情發展的節奏,心魔一個接一個,幾乎沒什麼喘息的間章(很短很短),但卻依然能吸引讀者持續跟進一探究竟,當我為了寫文回顧重點章節的時候,才注意到作者其實在每個心魔解完的時候會給一點關於女主身世的提示,但我在聽劇的時候比較專注於解魔的主線上,其它細節就不小心被我忽略了。
其三是刻畫入微文的角色塑造(包括配角),除了晏三合之外,男主謝家三爺(謝知非/謝五十),他跟女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與牽絆,配角裴笑與謝五十是至交好友,人如其名負責搞笑輕鬆氣氛 XD,女主的婢女(其實是好友)俠女李不言,個性開朗直爽,時不時說出一些現代用語(因為她娘是個穿越者XD),還有一干隨從跟下人,各有各的特色,反差很大的謝家總管謝小花,隨傳隨到的裴太醫(裴笑之父)讓我忍不住想太醫不用宮裏當職的嗎? 這些配角能在整體偏沉重的故事氛圍裡,讓我能稍稍放鬆心情,莞爾一笑。此外,每一個心魔帶出的角色,聽了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為人,走過他們的一生,也是那樣的令人難忘。
回頭山河已變,故人已逝。
我要一直往前走,替他們看高山,看大海,長風沛雨,豔陽明月,
看世間的每一處風景。
我會在清明給他們點香,在中元給他們燒紙,為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誦讀往生經。
下輩子還來啊。或許我們能再遇見。
其四成王敗寇,血淋淋的帝位之爭。此文中帝王之爭看似非劇情的主軸,但若細細探究卻是一切的根源,帝王之術、天家無情在本文中被赤裸裸地被呈現。作者雖設定了架空但能看出借鏡歷史。文中的華國歷經五位帝王,當朝皇帝是永和帝趙霽殺兄奪嫡,讓我聯想到唐太宗的殺兄逼宮,唐太宗身邊還有個知名的諫臣魏徵(原本是廢太子的幕僚),文中也有類似的角色陸時;跛腳太子趙彥洛也類似於唐太宗之子李承乾;前(廢)太子在歷史上有不少,加上巫咒案就很類似西漢武帝的廢太子劉據,也是被滿門抄斬留下遺孤,不過是個男嬰後來登上皇位;至於皇帝不喜太子,卻喜歡皇太孫而傳位的案例,歷史上還真的有,例如:晉武帝司馬炎雖然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癡,但因為孫子司馬矞很聰明能幹,最後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司馬衷。
這條路他進進出出,走了不知道多少遍。
小時候步子小,要走二千六百三十一步。
十三歲之後,每回走二千零五十步。
若是出宮,只需二千步,那少了的五十步,是因為不用步步算計,心頭鬆快,所以步子也邁得大些。
最後盡量不劇透地說說我的感受,每次晏三合把解開心魔時,重述了亡者心魔之所在,對我來說非常觸動的,最直接反應就是哭了又哭,有痛苦的、糾結的、遺憾的、追悔莫及的,還有尚待來世再續前緣的,這些觸動餘韻很長,故事結束後仍久久不散,文中也穿插不少配角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賺了我不少熱淚,一個故事一種人生,讓我印象較深刻的如庚宋升、董承風,命運多舛但依然灑脫,聽了他們的故事會替他們傷心難過,但他們自己早已看破一切,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此刻,她終於明白,他為什麽要把前情說得那麽清楚,並且讓她一個字一個字的記住了。
因為再也沒有人,會去講她的故事,還有他的故事。
這篇文很長但依然能吸引我聽完(我本身對長文很沒耐心XD),劇情能吸引我是必要條件,每個心魔之間的間章少且強度又遞增,沒有停頓的時間讓我喘息,只想快點知道後續劇情發展,這樣的強度我還沒再其它小說看過,一路看到結局時的瞬間有點恍惚,茫茫然地想 “喔! 結束了,就這樣?”,然後過幾天消化後回頭再看,覺得這樣的結局反而是最耐人尋味,作者說花好月圓大致雷同,而最後一個棺裂,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想像,留白或許是最好的。
【作者有話】
書的結局,就像晏三合的名字一樣,其實早在開文前就設定好了,也是最後一個反轉。
這個結局有人會喜歡,有人會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隨意。
要非常抱歉的是,此書沒有番外,主要原因是我累了,寫不動,也寫不出新意來了,因為花好月圓大抵是雷同的。
那就不浪費彼此的時間,戛然而止最好。
關於有聲書
播講的雲天河是很資深的播講,但開頭聽他旁白一字一頓有點不習慣,但後來覺得這樣很好,這樣一個複雜又快節奏的劇情,如果開頭沒聽明白會影響對劇情的理解,後面的播講就自然多了,此時候我也已經完全沉浸於故事裡,女主配音是沈念如,一開始就覺得非常適合晏三合這個清冷的角色,本來以為她聲線如此,但後來又聽了另一部《你是我的榮耀》才發現,原來她的聲音還可以那麼萌,忍不住搜尋了萌娘百科,才又驚喜的發現原來她跟劉明月是CV夫妻檔,除了兩位主角的配音之外,我覺得配角的配音員也非常出彩,出場人物超多,彼此的聲線區隔明顯,聽劇的時候不易混淆,這個很重要,就算有CV一人配2-3角也是不同故事,不會影響聽劇辨識度。